壓力大、長期失眠、年齡老化、缺乏運動、過度使用3C產品等,可能導致神經傳導效率低落,使記憶力衰退。早期保養大腦是當務之急,尤其,疫後有許多青壯年族群面臨腦霧、壓力和情緒挑戰
醫師表示,逆轉輕度認知障礙,讓記憶力止滑要趁早。研究顯示,大腦神經在30多歲達到顛峰後便開始退化,思考、判斷、溝通和注意力逐漸下降,而現代人頻繁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日常壓力大、不良生活習慣和情緒憂鬱,更加速記憶力衰退和失智症的提前發生。
天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譚詠康分享,臨床觀察發現,門診主訴有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而就醫的患者多數為年輕人,但經過實際的篩檢發現,患者其實都尚未進入失智或認知障礙的階段,多數是有壓力、情緒上的問題,如焦慮、憂慮等心情因素使專注力下降,造成短期記憶功能不佳,長時間可能直接影響長期記憶。
1名72歲婦女在疫情後因壓力大,出現記憶力下降,常常忘東忘西,甚至家事做到一半就忘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在家人建議下,前往身心科求診。經過檢查發現,失智篩檢量表(AD-8)達3分,顯示有早期失智的跡象。譚詠康醫師表示,失智一旦演變到中重度就不可逆,藥物治療效果也難以預期。
建議確診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時就應及早介入,透過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的改變,提升腦部功能,以及適度的營養補充,舉例來說,大腦皮質有70%以上的神經元有NMDA表現,NMDA受體主要分布於前腦、腦下垂體、下視丘,與記憶學習有關。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突觸間NMDA受體數量會逐漸降低,因此活化掌管記憶與認知的核心NMDA受體,有助腦健康。
腦神經科學博士暨UCLA醫學院教授蔡果荃博士也指出,健康的維護不是從治療疾病開始,應遠早於疾病之前。尤其大腦功能不可逆且複雜,連正夯的AI也無法模擬大腦運作。建議30歲開始及早保養,專注於活化NMDA受體,加入活性胺基酸和植物萃取精華,維持腦健康。
譚詠康醫師分享,臨床觀察發現,門診主訴有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而就醫的患者多數為年輕人,但經過實際的篩檢發現,患者其實都尚未進入失智或認知障礙的階段,多數是有壓力、情緒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