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羅大眾尤其是長者,多數無不「聞癌色變」,對於症避之唯恐不及
診治癌症的過程中,不論是化療、免疫療法等,都是一條艱辛的路,讓病患很是喪志。不過,轉個彎、換個角度思考,罹癌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糟,反倒還能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生命的鬧鐘響起,癌症教會我們要更照顧自己
「癌症可以是上天給的禮物」,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這麼說。他舉例,罹癌可能代表過去的生活出了問題,或許是步調太快、壓力太大,而癌症在提醒我們,是時候要改變生活型態了。在改掉壞習慣的過程中,規律生活、運動與飲食,能讓身心靈維持好的能量,進而產生正向的人生觀。
吳教恩進一步表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罹癌只是需提早練習面對。他建議癌友,不要脫離原本的生活習慣,可以繼續工作、運動、維持以往的交友圈,如此一來,就不會將心思百分百地放在癌症上。久而久之,能漸漸看淡、忘卻箇中心酸,持續走上治療之路。
家人是維持療程的動力,別忘記好好珍惜
抗癌首重患者意志力,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是重要的打氣筒。吳教恩提到,病患除了就診時間外,每天幾乎 23 小時都與家人相處,也許以往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家人,抗癌過程中反倒能增加家庭相處的機會。
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病房主任醫師薛舜文形容,醫師是抗癌戰役中的軍師、幫助病患面對病魔,其他醫護人員是武器、幫助醫師的後勤補給,而病患家屬則是病患不可或缺的動力。她鼓勵病患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經歷過癌症與化療,或許能更識得平安、感受內心的富裕。她期許病患都能坦然直面恐懼,「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屏東縣滿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