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助高齡者減少心血管風險 住院、死亡率都下降

隨著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年長的腎友們獲得良好的透析照護成為醫療的新挑戰


必利勁

目前,台灣平均透析起始年齡已達 68 歲,如何降低腎臟病相關醫療負擔?醫師認為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比率是關鍵方向之一。

高齡長輩也適合使用「腹膜透析」

腎病變患者的腎臟替代療法目前有三種方式,分別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在台灣血液透析約佔 85%,腹膜透析約佔 10%,而腎臟移植約佔 5%。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陳永昌指出,目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約有 380 名腹膜透析病友,其中 65 歲以上約占四分之一。腹膜透析科主任張明揚表示,過去許多病人與家屬對腹膜透析存在刻板印象,總以為年輕病患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只要有適當的支持系統與照護團隊,年長者一樣能正確操作透析裝置,在家中安心完成治療。

腹膜透析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達 38%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顏介立援引團隊針對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指出,在進行傾向性評分 (Propensity Score) 配對後的 48803 名新進入透析的老年患者中,相較於血液透析,接受腹膜透析者的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下降 26%;且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下降高達 38%。

顏介立強調,這些結果顯示,腹膜透析不僅能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自主性與彈性,更可能在醫療實證上帶來實質的生存效益,特別是對於原本就處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的長者而言,是值得優先考慮的選項。像是一名 93 歲的伯伯因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腎功能惡化,後來醫師建議透析,經過比較後選擇了腹膜透析,由於此個案個性開朗、喜歡外出,腹膜透析讓他白天也能自由活動,不受血液透析時間限制。

有些病人原本能順利自行操作腹膜透析技術,但隨著年紀增長,病人開始出現手部顫抖、視力不佳等情形,這些病人其實仍具備自我照顧的能力,但卻因老化症狀容易在換液過程中發生失誤,進而導致感染,被迫退出治療。不過現在已有創新換液輔具,透過此輔具大大提升長者居家透析的安全性,讓原本因為手部顫抖、視力變差的病人也能順利接管,繼續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且不用依靠別人(嘉義市東區)。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Author: 林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