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健康百科

剖腹產後隱憂:難纏的「沾黏」恐增二次手術風險,產後照護務必留心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接受過多次剖腹…

閱讀完整文章 剖腹產後隱憂:難纏的「沾黏」恐增二次手術風險,產後照護務必留心

擁抱蔬食新生活:北榮專家指路,解析飲食定義與健康吃法,營養菜單輕鬆上手

美國 2012 年起威斯康辛州的水城區域醫療中心,推動健康飲食在地化,於院區種植各種蔬果提供病人食用,實踐從農場到醫院病床的供餐革新作法(Farm to hospital bed);英國 2019 年起有 53 間醫院提供素食三明治;馬來西亞 2021 年起醫院響應健康蔬食風,制定星期一無肉日;紐約市 2022 年有 11 家公立醫院將蔬食飲食設為預設餐點選項。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及健康概念的不斷提…

閱讀完整文章 擁抱蔬食新生活:北榮專家指路,解析飲食定義與健康吃法,營養菜單輕鬆上手

對抗肺癌威脅!營養師力推六大護肺營養素,強化呼吸道黏膜防線

依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高居國人死因首位。然而空污及後疫情時代等不可改變因素,更使得護肺成為重要議題。營養師簡鈺樺表示,想護肺,飲食方面應攝取含維生素A食材修復呼吸道黏膜;維生素C穩固肺部結締組織;維生素D助免疫力平衡;維生素E阻擋自由基攻擊呼吸道;礦物質鋅協助免疫細胞製造;硒增強體內抗氧化力。 簡鈺樺在臉書粉專「營養師有樺要說」發文指出,飲食攝取可以特別留意以下對肺部有益處的營養素。以…

閱讀完整文章 對抗肺癌威脅!營養師力推六大護肺營養素,強化呼吸道黏膜防線

體重無預警上升?醫學解析人生四大發胖關鍵期,掌握訣竅擺脫「中年發福」魔咒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 3 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 2 倍風險。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 5% 以上體重 (如成人 90 公斤,減少 5 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 杜絕肥胖有方法  先留意容易變胖的 4 個關鍵期 內湖常…

閱讀完整文章 體重無預警上升?醫學解析人生四大發胖關鍵期,掌握訣竅擺脫「中年發福」魔咒

難治型重症肌無力警訊:眼瞼下垂、握力喪失,侵襲全身四大系統,及早認識尋求協助

眼睛突然閉不緊,連一張衛生紙可能都拿不了,這些看似小症狀,但可能是重症肌無力的警訊。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說,肌無力患者有 2 成屬於「難治型重症肌無力」,即便經歷多種治療,仍會反覆進出急診、住院插管治療。而疾病不僅會影響四肢,包括吞嚥功能及呼吸、眼睛等 4 大系統也會有問題,好發對象為 20 歲至 30 歲女性及 50 歲以上男性。 葉建宏提到,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異…

閱讀完整文章 難治型重症肌無力警訊:眼瞼下垂、握力喪失,侵襲全身四大系統,及早認識尋求協助

新舊育兒觀念大對決!兩代父母如何在傳統與科學中尋找平衡

關於兩代教養的討論多,祖父母通常依賴經驗和傳統的智慧,而父母則可能更傾向於科學研究和現代教育理念,為了幫助父母們更好地應對育兒困惑,ETtoday《雲端保健室》特別邀請到專業中醫師謝佳穎、營養師張語希、外景達人阿松,探討兩代教養和成長的關鍵,分析各自的挑戰,並提供實用的建議教養方式(新竹市東區)。 《詳全文…》

閱讀完整文章 新舊育兒觀念大對決!兩代父母如何在傳統與科學中尋找平衡

過動兒也能變天才!AI工具助飛夢想,台大醫解析ADHD孩子特質與成長關鍵

從小上課時間就經常坐不住、被罰跑操場,聯絡簿時不時就出現紅字的鄭中遠,被醫師診斷為過動症後,一天要吃三次藥,但也因為透過醫療和社會、同儕的幫助,研讀資工領域的他,更跨界合作研發 AI 工具幫助醫療篩檢。而這些關於兒少心智的疾病,家長要如何預先留意,臺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提到,有 2 個面向可觀察孩子。 鄭中遠說,憑藉自己的印象,還有媽媽的描述,從小到大就是個常常坐不住的孩子,更會被罰跑操場。最為困難…

閱讀完整文章 過動兒也能變天才!AI工具助飛夢想,台大醫解析ADHD孩子特質與成長關鍵

癌症治療新紀元:從標準走向個人化,「替身醫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隨著精準醫療成為癌症治療趨勢,癌症患者在尋找有效治療方案的過程中,傳統的基因檢測已不再是唯一的工具。其中,「替身醫療」技術,透過在體外培養腫瘤細胞,可望協助癌患者篩選潛力治療藥物,不僅有助罕見癌患找藥,甚至能為患者省下不必要的金錢與時間支出。 什麼是替身醫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呂隆昇指出,替身醫療是一種概念,就是把致病方式跟治療元件,變成體外晶片式的檢測系統。以癌症治療來說,…

閱讀完整文章 癌症治療新紀元:從標準走向個人化,「替身醫療」精準打擊癌細胞

女學生罹腦幹腫瘤 清大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救命

清大今天指出,清華一名女學生罹患腦幹腫瘤,治療日卻遇颱風「凱米」襲台停班課,為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榮總醫療團隊與校方冒風雨助她至清大接受硼中子捕獲治療成功救命(新北市三重區)。 《詳全文…》

閱讀完整文章 女學生罹腦幹腫瘤 清大硼中子捕獲治療技術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