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 年 12 月 3 日
十二指腸也會長腫瘤?沒錯。醫師表示,十二指腸腫瘤非常少見,也很難早期發現,早期發現都是在做胃鏡檢查時碰巧發現,因為胃鏡檢查的標準範圍包含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當腫瘤大到阻塞十二指腸,食物無法通過,便會出現肚子痛、血便、嘔吐、體重減輕等症狀。 62歲張姓婦人,非常重視養生,兩年前因連續好幾週出現腹部不適症狀,只要吃東西就嘔吐,原本以為只是腸胃不舒服,到醫院就診皆診斷為腸胃炎,但服藥之後症狀依然沒有改善…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行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靜思語》
秋冬季節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峰期,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可別忘了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這個在社區型肺炎中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1,從今年夏天開始就在蠢蠢欲動,不僅出現許多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累計至 11 月共 272 例確診,創下 5 年同期新高2,背後原因與流感、新冠疫情息息相關;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在確診流感或新冠後,特別容易發生次發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尤其現在民眾防疫措施減少,也讓…
乳癌是國人女性的首要健康威脅,但在抗癌路上,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絆腳石。根據國內統計,約有 75% 的乳癌患者 會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導致許多人無力接受治療,甚至可能被迫中斷療程。 從2021年開始,健保首次將治療癌因性疲憊的藥物納入給付範圍。根據 2024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TIBCS) 公布的真實世界數據,超過 9成患者 在接受…
腸病毒疫情仍持續增溫!疾管署今天警示,儘管已進入冬季,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近10年同期的高點。疾管署呼籲家長與托育人員,務必加強學齡前兒童的手部清潔,並在流行期間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同時確保生病兒童留在家中休息。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1月24日至11月30日間,門急診就診人次達26,426人,與前一週的26,648人次相當。其中,0-4歲幼兒就診人數占45.8%,但5-9歲(37.3…
氣溫驟降時,呼吸道病毒活動變得更加頻繁,因感染流感死亡人數再創10年新高。疾管署今(3)天表示,自10月1日起截至12月2日累計286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近6成是65歲以上的長者,死亡個案更達52例,均未接種流感疫苗,再次呼籲民眾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截目前為止,感染流感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10年同期最高。疾管署表示,隨著氣溫驟降,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
心房顫動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7%,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15%。台中榮總心臟內科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患者透過電燒手術治療後,整體失智風險顯著下降26%,阿茲海默症風險則降低21%。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3年5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Europace》。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林彥璋表示,該研究追蹤心房顫動患者長達7年,發現因心跳不規則導致血液無法穩定供應腦部,造成間歇性腦部缺血,進一步增…
癌症最令人害怕的,除了不斷擴散的癌細胞,還有治療時期的不適感。癌症治療計畫包含手術、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患者容易在過程中出現飲食不耐症,因此,東京大學醫學科博士暨營養師廖誼青認為,應實施「精準營養學」,讓患者在最少的不適下,攝取最多的營養。 噁心與嘔吐:口含酸梅與薄荷糖 噁心與嘔吐為治療癌症常見的副作用,廖誼青表示,患者可藉由薄荷糖、酸性食物(如酸梅)緩解不適感,並補充足夠水分、攝取…
相信很多人一定有疑惑,為什麼肝臟發炎時醫師都會建議暫停使用保健食品跟中草藥,尤其是符合時間序列的那種。比如說:被發現肝指數異常前,吃了某瓶紅麴之類的? 許多人在肝臟發炎時會聽到醫師建議暫停使用保健食品和中草藥,特別是那些與發炎時間相吻合的產品,例如在肝指數異常前,剛開始服用的紅麴、薑黃、兒茶素等。 然而,這種建議常讓病人感到困惑,因為他們認為保健食品應該是在生病時幫助身體恢復。更有些人認為純天然的…